close

作者-在宇宙牧羊的擺渡人


很多人都有一種印象:歐美人和亞洲人有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,歐美傾向于個人主義,亞洲大多數傾向集體主義。但為什麼呢?最近美國一所大學有位社會心理學博士,提出了一個全新解釋。他認為,種什麼作物,決定了思維方式。水稻種植區的人更多是集體思維,小麥種植區的人更多是個人思維。

 

為什麼?因為種水稻和種小麥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生產方式。水稻要求農民之間通力合作,水從上游的田流向下游的田,各家之間水流管理必須達成一致,不然這家一截流那家就沒水了。小麥不一樣啊,旱作的,種植難度小,而且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用牲口幫忙了,不需要複雜合作。水稻種植區需要合作,發展出了集體思維;小麥種植區對合作要求不高,就發展出了個人思維。

 

為了證明這點,這位心理學家收集了很多資料,給大家分享一個最容易理解的,離婚率。他們發現,經濟水準差不多的情況下,中國種植水稻的省份比種植小麥省份離婚率低50%,為什麼呢,水稻種植區的人更集體思維,重關係,更傾向於維護婚姻;小麥種植區的人更個人思維,重自我,所以容易好聚好散。

 

這些都是籠統的說法,但一些研究很有說服力地展示了差異,這些研究還表明,這樣的差異具有深遠的影響。社會心理學家理乍得·E·尼斯比特和同事發現,對獨立及相互依賴的不同取向,對認知過程產生了影響。例如,美國人可能會忽略語境,而亞洲人則可能非常注意語境。看到一條在魚群及海藻中游來游去的大魚的圖片,美國人首先會記住中間的那條大魚。這種印象牢牢印在他們腦中。而日本人在回憶時,會從背景開始。他們對於海藻及這個場景中的其他物體,也有更多的記憶。

 

另一名社會心理學家黑茲爾·羅斯·馬庫斯請到達舊金山國際機場(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irport)的乘客填寫調查表,並為他們提供了一些筆,比如四支橙色的和一支綠色的;歐洲裔人士通常選擇那支與眾不同的筆,而亞裔則會選擇與其他筆更相像的。

 

馬庫斯博士和她的同事發現,這些差異會影響健康。對於西方人來說,消極情緒——自我感覺不好——會對身體產生巨大而持久的影響。對於日本人來說,這種影響會小一些,這可能是因為日本人會將這種感覺歸因於大環境,而不是責備自己。

 

現代化假說——社會世界在變得越來越富裕的同時,也會變得更加個人主義——有一定的道理,但這無法解釋日本、韓國及香港仍在持續的相互依賴的模式。

 

現在,全世界90%以上的水稻都種植在亞洲;歐美基本種植小麥,這可能就是亞洲人是集體思維,歐美是個人思維的原因之一。所以你看,文化說不定也是由農作物決定的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